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6.17)

2024-06-17 08:46:02
1135
来源:库课网校

全国招教备考交流QQ群:929739514,进群了解考试最新动态,免费领备考资料


  单选题

  1.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叫作( )。

  A.个体身心发展

  B.个体身心变化

  C.个体身心素质

  D.个体身心发展变化

  2.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等因素组成的环境可称之为( )。

  A.自然环境

  B.大环境

  C.社会环境

  D.小环境

  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4.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句话主要反映的是(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多因素论

  B.综合论

  C.外铄论

  D.内发论

  参考答案

  1.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2.C。解析: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3.D。解析: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故本题选D。

  4.A。解析:题干中引用的故事是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好多的人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反映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5.C。解析:C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A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D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