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6.19)

2024-06-19 08:44:28
353
来源:库课网校

全国教资备考交流QQ群:131882896,进群了解考试最新动态,免费领备考资料


  单选题

  1.陶行知的名言:“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所以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教育工作不能“一刀切”

  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

  D.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所以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2.主张内发论的是( )。

  A.威尔逊

  B.孟德斯鸠

  C.米丁斯基

  D.皮亚杰

  3.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说明( )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遗传

  B.成熟机制

  C.教育

  D.人的主观努力

  4.印染技工的颜色鉴别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很多,这说明遗传素质具有( )。

  A.差异性

  B.可塑性

  C.对身心发展的制约性

  D.对身心发展的不可控性

  5.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文化传统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参考答案

  1.D。解析:“立脚点上求平等”,是说起点一样,“于出头处谋自由”,是说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

  2.A。解析: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威尔逊是典型的内发论者。皮亚杰是相互作用论者。孟德斯鸠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米丁斯基是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3.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这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题干的说法强调人先天的“颜色鉴别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大量的实践练习发生改变,故选项B正确。A选项,差异性强调每个人的遗传素质都不一样,题干印染技工的颜色鉴别能力比一般人要强很多更加强调后天的改变而非生下来就不一样。不符合题干描述,A错误。C选项,题干并不强调遗传素质对身心发展的制约,而是强调后天改变了原来的遗传素质。故不符合题干描述,C错误。D选项,不可控是指不受个体支配,但是对人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题干也没有强调遗传素质是否可控的问题,不符合题干描述,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项。

  5.B。解析: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要求。